您现在的位置:您现在的位置: 郴州市六中网站 >> 教师风采 >> 荣誉教师 >> 正文

荣誉教师

名师讲坛:做一个快乐的老师(廖伊蓉)

作者:廖伊蓉    文章来源:本站整理    点击数:5980    更新时间:2016/10/11
 
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,“教育”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了。我们老师常会抱怨:教育工作越来越难做了。好像很多制度不是在维护学校老师的利益,倒是束缚老师行为的。因此,有些老师感到面对学生是一种痛苦、无奈。
其实,“工作”本身并没有苦、乐之分,“苦乐全在主观心,不在客观事”,你做顺手了就快乐,不顺手就痛苦。
今天我们就抛开那些教育的大理,专门说说如何做一个快乐的老师,如何顺心的工作。
(一)顺应时代,制度人性化
大家知道,我们当前的教育制度,说是“素质”,其实还是“应试”。很多制度已沿袭了几代人:家长理解,但不认可;学生不认可,也不愿遵守。“人性化·和谐化”已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。学生的童年、青年阶段的确很苍白、无奈,因此,理解学生的感受、痛苦,并在自己的权力范围之内尽可能的让制度符合现代学生的心身,使学生感受到这来之不易的幸福与理解,他们才会珍惜这个教育学习的环境,感恩这个老师。——被敬重、感恩,能不快乐吗?
(二)相互牵制,机构科学化
相对固定的学习竞争小组,牵制力强,减少老师的工作量,避开矛盾锋芒(直接的)。 老师可以置身于事外协调工作。既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,又增加了沟通机会。——你想,担子轻了,麻烦少了,能不快乐吗?
(三)三维一体化
1, 维护老师、学生、家长的形象,赞美、欣赏学生、家长、同事,就是维护自己的形象,展示他们的优点、故事、和谐关系。班主任尊敬家长,家长叫孩子尊敬老师,班主任敬佩任课老师,家长、学生也就敬佩任课老师——互敬、团结的整体——工作顺利、快乐。
2,家长不是“朋友”, 是“上帝”:注意接待交流的方式、礼貌用语、电话问候、咨询意见。常用语有“我们的孩子”、“对不起,让你操心了”、“谢谢,应该的”。
(四)个性利用,疏导化
1, 利用学生的“极端个性”之长, 先为我服务——在工作过程中,接触疏导,肯定其工作态度,欣赏其个性,扬其长避其短,指点与人相处的方法,掌控情绪——进而,以“考验”为借口,肯定其个性的点点转化。
2, 顺势利导学生的叛逆个性,弱化其锋芒,发展其他方面特长,平等的看待他的优缺点,不因他的叛逆而否定他所取得的成绩,客观对待这样的学生,才能在整个群体中建立老师公正的形象。
3, 逆向控制学生的情绪化,对个性敏感的学生要通过群体气氛带动,在不自觉中参与学习过程。
(五)关注细节,优点及时扩大化
1, 常常说出自己看到的、听到的学生的感动事迹。记住:好孩子是夸出来的,好行为是肯定出来的。
2, 没有“感动”,创造“感动”,自己“示范”,引导学生效仿,但要扩大学生“效仿”的成绩。——满眼的优点,满眼的可爱,满心的感动,你不快乐都难!
(六)批评的人性化、艺术化
教育是一面“镜子”:你,镜中人,旁观人。
赏识亲和也好,严厉惩罚也好,任何教育手段,都是为最终的教育目的服务——我们要把孩子塑造成一个怎样的人。而这个塑造阶段的教育手段,必将影响学生今后的思想观念和行为。
大家的心里都明白:学校和社会是两码事,是两个不同的生存环境。学校看着的是“学习成绩”“听话”;社会看重的是工作能力,更看重“人际关系”——“怀才不遇”“游刃有余”“如鱼得水”,水到之处,鱼都行得通。
因此,我的批评目标:除了明事理,重要的是在批评打造的过程中,变得“聪明”——如何应对批评:以柔克刚,反思补救。
批评的十二种方法及原则
1, 理念先于行:1)让学生明白“出错”的必然性及批评的意义2)应对批评的方法、态度,如:入学教育“到六中来干什么?六中是一所什么学校?——打造精品”。打造是免不了痛苦的。又如:“教室是出错的地方”“出错是成长的代价”“精品是人工打造的结果”“聪明的人总是发现自己的缺点,学习别人的优点;愚蠢的人总是袒护自己的缺点,嫉妒别人的优点”“小事成就大事,细节成就完美”。
2,政策先于行
铸错不究,改错补过表扬,屡错监督处罚。
3,众人前“批评”成“处罚”,语气戏谑不伤人,处罚时,再加一句“对不起,辛苦了!”——但有一个原则,不体罚,不停课,不赶出教室,不叫家长到校,需要学生家长到校的,要经过学生同意,并告知沟通的内容和目的,绝不会伤害他。
4,批评“批评论事”,避免小题大做,不伤及父母,还要赞美父母。拉近关系,不管孩子犯过多少次错,错误有多严重,只要他肯面对你,你就要给他机会,别把“内疚”逼成“仇恨”。
5,为学生的错误找“借口”,缓解气氛,给学生搭台阶,别把孩子逼到死角,激化矛盾。
批评要“先扬后抑”或“先抑后扬”肯定与否定并举。
批评时就事论事,不翻旧账,但表扬时却要总翻旧账——让我们的孩子感到:老师总记得他的好,记着那些感动。记住:好孩子是夸出来的,好行为是肯定出来的。
6,批评要“留足面子”,让学生有退路
记住:不是什么事都能拿到班上说,以免产生副作用。不光彩的事,心理问题,个人隐私,要单独交流,守其秘密,商量解决或给予帮助。
逃学、电游旷课、喝酒误事、早恋,这些在私下里说重些可以,但在班上、家长面前,要“撒谎”为他圆场——好让孩子平静地回到原来的状态,不被同学歧视,家长整治,以防破罐子破摔——这样你就会发现他默默的因感激而改变态度行为。
8,批评需要有原则的“妥协让步”
我们是从事教育的,教育是塑造灵魂的“软件工程”。不能像行政执法那样原则而刚硬。妥协让步是为了更好的掌控,这叫“欲擒故纵”。如:上课看小说,玩手机等,如果通过商量解决,老师为难处理;如果让学生自己选择,老师要得是这个决心。人就是这样,你先退一步,他就欠你一个人情。关键问题时,你进一步,他也会还你这个人情。
9,“借事喻理”是最好的批评方法
针对近期出现的问题或将会面对的问题,通过在“课堂设计”、“知识迁移”或“能力训练”中借题发挥,感悟喻意。如:“永久的悔”意在保护好你所敬爱的人。“青苹果”“熟透的苹果”“茶道”意在早恋的苦涩和把握好人生的最佳时期。
让“有过者”反思,“无过者”防御,这是思想渗透,行为影响最好的渠道。
10,批评要重点突出,各个击破
需要个别整治,下重药的人,要回避众人,不可在班里声张;小团体作乱,要化整为零,各个击破,切不可几个一起批评,以免造成负面影响,共守同谋。整治完了,要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,不在班上提起,这样,伤害的只是“个人”不是群体,不会产生共鸣,方便“善后疗伤”。
做老师就要有“刚柔并济”的一手,让学生“敬畏”的老师才是好老师,才是有威信的老师。
11,批评疗伤法
老师也有情绪低落,情绪失控,说话过分的时候,批评重了,整治完了,别忘了——疗伤。
第一步;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,大胆的、主动的把热情的、欣赏的、痛爱的表情、目光传递给“受伤者”。温和的和他说话,有意把一些工作交给他做,让学生感到,一切都过去了,我在老师的心中,仍然是好孩子。
第二步,在处罚批评之后,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,说出老师的感动,如:学生的感人精神,他的诚实善良、有责任感。
第三步,让学生明白,老师这样处理的原因和用心——说出老师的心痛、无奈。换位思考,你是老师,怎么办?
第四步,有些学生个性“闷”,一旦伤害,不易自我修复。对这类学生需要选择时机跟他谈心。谈心前,先发个“短信”探路:老师想跟你聊聊,可以吗?
12,批评教育,不一定要个结果,有个说法,不需要形式
特别是认知观念上的问题,不同阶段的心态和社会阅历,对事物的认知差距是很大的。我们遵从认可的,学生不一定认可,这需要时间来认证。
我们可以谈自己对事物的看法、问题的厉害结果,供其思考并让其自行调整,但不要有保证书、检讨书、家长协议——我们能求的,就是“相安无事”。
说心里话,当我把学生的思想激活后,随之而来的就产生了一些观念上的对抗。老师也有搞不定的事情,也有教而不化的孩子。老师能做的,就是给他一个空间,以尊重、宽容,赢得“相安无事”。
总之,“快乐老师”的秘诀是:1)不断在工作中发现乐趣,发现感动——客观的。如果实在发现不了呢?2)那就创造快乐,创造感动——主观的。如果教师没有这个性情呢?3)那就把对自己、对别人的伤害、痛苦降低到最小、最弱的程度——这就是“快乐三步曲”:发现、创造、爱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