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您现在的位置: 郴州市六中网站 >> 教师风采 >> 荣誉教师 >> 正文

荣誉教师

“西西弗斯”式爱的播种者

作者:办公室    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    点击数:5973    更新时间:2016/11/3

“成就自己的孩子是人,成就别人的孩子是神。我不是神,但我愿以自己的爱去成就学生”

——选自何素华老师《教学日记》

 

何素华,女,郴州市六中数学教师。1992年大学毕业至今,已从事初中教育教学工作25年,期间担任班主任15年。她在工作中始终遵循“严格的要求和最大的关爱”的教育原则和师生“互相成就,共同成长”的教育理念,教育教学工作得到学校领导、全校师生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,多次荣获“班主任中考突出贡献奖”、“学科教师中考突出贡献奖”和“优秀班主任”等荣誉。20157月,所教班级学生家长特赠送一面锦旗,以感谢何老师的辛勤付出和爱的教育。

何素华老师有极强的毕业班管理和教学能力,近两年一直带初三毕业班,在她的管理下,班风积极向上,学风严谨求实,不仅多次获得“文明自治示范班级”称号,成绩也不断地提升。所教433班无论平均分、合格率还是优秀率都名列年级前三。2015中考,该班58人中21人考取7A;数学A等级42A比例为71% 2016年中考,所教45564名学生700分以上有22个,数学A等级45个,A+B等级60,平均分1079分,有37人被一中二中录取。

 

关爱,一倾慈母情怀

 2005年,何素华老师从桂阳一所中学招聘到市十七中。担任一个普通班班主任并任教两个班数学。十七中学生生源不怎么好,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务工者的子女,那些孩子家庭经济拮据,生活条件差,家长把小孩交给学校,几乎是不怎么管孩子的学习的,因此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必须费很大功夫去培养,想要取得一定的成绩得付出很多很多。这期间,她克服了一个人既要带孩子又要工作又要料理生活的诸多困难,在学生身上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。一遍遍地进行家访,或劝学或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家庭状况,有时看到他们窘迫的生活条件和无助的眼神,她既感无奈,又倍觉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责任的重大。为学生,她垫付过学费,送过衣物,做过饭菜,有时周末还义务辅导学生。由于何老师坚持不懈地努力,大部分学生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学习都有了长足的进步。

当时有个叫雷鹏的学生,家里除父母外还有妹妹和爷爷奶奶。一大家子住在一个只有一间房的出租屋里,全靠妈妈当清洁工爸爸出租摩托车维持生计,生活挺艰难。他早餐经常是一个5毛钱的馒头,脚上总是那双变形的白板鞋。但这个孩子特别懂事,集体荣誉感强,在班上人缘特好。有一次何老师问他:“吃得饱吗?鞋子怎么这么干净?”他回答:“家里每天的早餐费一块五,但我会余点钱用来买课外书;鞋子只在学校里穿,回去穿拖鞋。”何老师听后心疼不已,于是针对他增设了两个班级奖励措施:一、凡是英语和语文听写都优秀的同学奖励每天一个煮鸡蛋(这两门科目每天早上都要测试,而他急待提高);二、学校篮球赛中得第一名且得分最多的奖励一双安踏牌运动鞋(听说年级四个班中他篮球是打得最好的)。此后,他比以往来得更早,埋头背英语、语文;每到下午他带领全班的篮球爱好者打半小时球才回家。一段时间后,他的成绩噌噌往上升,每次都有蛋吃。趁此契机老师任命他当班长兼英语科代表,他积极地帮助处理班级事务并协调同学关系。渐渐的,他对每件事情积极的态度影响了一批学生,使得班级班风学风不断提升,班级成绩也稳居年级第一。学校年度篮球赛中,他果然不负众望获得了一双球鞋的奖励。现在他已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。前年,有一次在公交车上,何老师碰到一个原十七中毕业特别调皮的学生张志新,他向何老师倾诉在广州打工,工作挺辛苦赚钱不多,后悔当初没好好听老师的话认真读书。看到他清清爽爽未入歧途,老师感到特别欣慰,这更坚定了她教育的初衷。由于何素华老师的艰辛付出,她的关爱教育得到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。

 

关注,塑造学生的心灵

 2011年何素华来到六中,任433班班主任和两个班的数学老师。六中有许多优秀的老师,学生素质也比以前的好很多。无论面对什么层次的学生,她始终记住一句话:教给孩子一辈子有用的东西。她认为教给学生一辈子有用的东西起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: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其次是为学生一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,第三是教学生学会享受生活。

良好的学习习惯,首先是倾听的习惯。她给学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、细化了的、可操作性的要求,训练孩子们学会集中注意力,静下心来认真聆听并尽力去听懂对方的意思。好的学习习惯还包括思考的习惯,如果一个人会思考,那么学习做事就容易获得成功。数学课上她经常鼓励学生质疑,诱发思考。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,教师绝不代替;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,不作暗示。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,即使不合适,她也总是作正面的引导,让孩子们课上课后都敢于提出疑问、异议甚至批评。这样一节课的知识讲完了,一堂课结束了,而学生们的思考没有结束。

要为学生一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,她认为必须尽全力让学生爱上读书,多读书,读好书,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。何老师从网上买了个小书架,班上同学捐了一些书,她自己也买了一些书和杂志,专门安排一个学生把书籍编号并负责借还记录。每周她都会自行安排一节读书课,要求学生阅读一篇美文,并写下读后感、摘抄其中优美的句子或段落。何老师喜欢把自己的书借给那些表现好的学生看,并把她女儿中学时读过的书作为奖品奖励给他们。这种独特的奖励方式,不仅使学生感到了荣耀,更点燃了他们的阅读激情。得到书的孩子欣喜若狂,没有书的孩子失望极了。她经常对学生说这样的话:在我们班,在我这里,读书课是最重要的课!只要我们手里捧着书,眼里看着书,心里装着书,就是落些日子的语文课也没有关系。反过来说,如果我们手里、眼里、心里没有书,上多少语文课,做多少AB卷,考多少分数,都是没有用的。”在我看来,只要学生上了“大量的高品位阅读”的路,别说语文,所有功课的学习都将如同远航的帆船,拥有了持久强劲的顺风。由于何老师重视学生的阅读,每一届学生大部分都喜欢读书,并且读了大量好书,甚至老师不在的自习课上也能自觉读书,这是她很成功、很值得欣慰的事情。

作为一名老师,她还非常重视学生充满自信,体验到生活的幸福,学会享受生活、享受成功。平时她会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帮助学生丰富生活、提高情商的作业,每个假期要他们结伴做一次旅行,拍下或记录下旅途的见闻和有趣的人或事在班上与大家分享;节假日做些亲子活动,比如,听爸妈吹牛比赛,帮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捶背洗脚;学生的生日来个surprise;配合一组组同学作课前五分钟英语表演等等。另外,她还教育孩子一定要善良、有爱心。不管哪个学生生病了,班上马上有人扶着上医务室;哪个学生被雨淋湿了,马上有人脱掉自己的外衣给他穿上;哪个学生来不及吃早餐了,马上有人分一半食物给他;哪个学生上课没听懂,一定有人帮他讲解等等,经常有很多令人感动而同学们已习以为常的事情发生在班上。每届学生毕业那天,她最后的一句话总是:“不管同学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,无论贫穷还是富贵,无论健康还是疾病,我希望大家都要像兄弟姐妹般互相帮助,不求任何回报,勿忘知遇之恩!”

去年何老师中途接手九年级455班,该班学生主科成绩堪忧,班上有几个棘手的人物。欧阳朝,抽烟、迟到、夜不归家、上课睡觉是家常便饭,是个敢跟校长叫板的角儿。他的身边时不时有两个小跟班,接手后先把跟班安抚好。有个跟班喜欢一个女生(欣慰的是那女孩性格沉静成绩中等乐于助人),何老师把该生和那个女孩安排在一组。另一个跟班,人还算聪明,但游手好闲,以前经常不进课堂,何老师对他说,过去你怎么样在我这里已翻篇,我要现在的你必须跟着我来。你上课不准迟到、讲话,偶尔可以睡觉,但听得懂的必须认真听,至少我的数学成绩不能打E,按你的智商完全可以办到。该生说可以,但向何老师提出要求,允许他剪“盖盖头”(因为她要求班上男孩必须剪平头)。何老师欣然答应,并趁机提了别的要求,比如班上一些杂事由他承包,欧阳朝的动态要及时上报给老师,“谈判”很愉快。开始该生不情不愿地照办,但只要办了老师就奖给他一个棒棒糖,还时不时的当着全班同学大力表扬他。渐渐地该生成了何老师的得力助手,各方面都有长足进步。数学可以打B,历史打了A。欧阳朝没了气候,开始不安起来,他无趣之极。这个时候,何老师感到时机成熟,把他关在教室里,买了一包烟摆在他面前,用一块早已折断一部分的木板在桌子上使劲一拍,要他半小时必须抽完,抽完了才能回家。他怕了,熬不过,说不抽了。这时何老师给他看了“抽烟的危害”的视频后送他回家,并趁机也向他家长提了要求,还狠狠的把他爸说了一通。此后他在学习委员的监督下各方面表现良好,成绩把7E变成了4E,从此以后欧阳朝“承包”了班上背饮用水的任务。

当然,何老师专注学差生转变的过程有那么些焦虑和波折,甚至以前看过的《猫和老鼠》的招都拿来用过,但跟他们斗智斗勇还算过瘾。她觉得班主任的工作很繁琐,但也是很快乐的,有对社会的责任心,有对学生的爱心,困惑和挫折也会成为最珍贵的记忆。

 

关键,在于守望师魂

这些年一路走来,何老师低调做人,潜心做事。她与同学们一起搞卫生;陪学生阅读;扶持并转化一个又一个后进生;想尽各种办法提升班级的人文素养等等,只要是关乎孩子的心灵,关乎孩子的学习,关乎孩子的人格,关乎一切能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所有所有,她都倾注了满满的精力和心血。她说,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!教育的本质就是沉下来,踏踏实实地去教育学生如何认知,如何做人。同时,学校安排的任何事情,她都任劳任怨、尽心尽力地去做好,不给学校添任何麻烦。2014年下期的一个晚上,何老师旧病复发,痛得到医院打了一晚上吊针,医嘱令其住院治疗,但第二天上午第三节课她仍然站在讲台上。她认为不让人操心是一种最靠谱的品质,也觉得这才是对学校和孩子们最朴实的尊重以及最深沉的关爱。她一直是这样教育学生的,也更是一直这样要求自己的。

作为一名老师,她只想做个温暖的人,做一个能让学生回忆时心存感激的人。而她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一件事,教育孩子们努力去争取更美好的未来。她希望自己的学生站在分数与排名上,还对头顶的星空、脚下的尘土抱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;她希望教过的每一届学生,将来无论做什么工作,对家庭对父母对社会都要有所担当;她希望她所教过的学生将来除了忙于生计,还有一些情怀;她希望,所教过的所有的孩子们会感恩,感恩他们经历过的种种,无论是人还是事;她更希望,自己站在三尺讲台上、流年似水前,依然像杨戬一样,睁开第三只眼,永不疲倦地兴致盎然地,像个孩子一样好奇地打量着学生和这个世界。而她也欣喜地看到,自己的愿望正不断地在实现着。

    何素华老师在生活中诚如她的名字一样,朴素无华 ,但在教书育人这个神圣的人生事业上犹如荒漠中的一片绿洲,点起了若干亮色。她把关爱学生当作教师生涯的起点,把关心学生作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“日志”和必修课。她以自己的美丽侵染学生,以辛勤的汗水浇灌学生,以自己的无私付出成就学生,而她依然像西西弗斯般在爱的神圣事业中伫望坚守、毅然远行。

相关文章

    没有相关文章